淄川区般阳中学多措并举培养师生志愿服务精神
(相关资料图)
“微光聚力”共育文明之花
□本报记者 李红 通讯员 高宁
最近一段时间,在淄川区般阳中学校园,上早读的师生经常会看到有两名同学帮扶一名坐轮椅的学生,匆匆赶往教室……
原来,在一个月前,高二5班的李承毅同学不慎脚部受伤,医生建议在家休养。为了不耽误课程,他便提前来到学校上课。
学校占地面积大,教室、宿舍、食堂距离较远,而且校园道路上下坡较多,平日轻而易举的小事,放在这名同学身上却成了难题。
奉献爱心,志愿前行。
在班主任田老师指导下,班里的同学们成立“爱心小分队”,轮流护送他上下课等等。一个月下来,在同学们的热心帮助和悉心照料下,李承毅同学伤势恢复很快。李承毅妈妈说:“尽管孩子受了伤,但是有老师和同学们的细心照顾,我们很感动,谢谢学校为孩子做的一切。”
这是般阳中学发扬志愿服务精神的一个缩影,般阳中学的同学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的青春模样。
近年来,般阳中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着力打造4331德育品牌,不断推进全员育人、全程育人、全环境育人。“勇攀高峰、昂扬向上”的般阳中学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增添了新的内涵,展现出了师生新的精神面貌,极大推动了文明之花在校园的精彩绽放。
创新思政课程建设,推出思政“金课”,构建“大思政”格局。
学校强化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和塑造,将思政教学和主题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,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,增强育人效果。依托美德教育文化长廊,筑牢主题班会思政主阵地,大力宣传文明之风,营造良好育人氛围。以党建带团建,广泛开展研学实践和思政宣讲,突出爱国主义教育、理想信念教育、品德养成教育,将文明的种子种进学生心中。
学校从行动、活动两个方面入手,着力培养大家志愿服务、爱心奉献精神。
学校组建以教职工为主体的“启微志愿服务队”和以学生为主体的“朝阳志愿服务队”,他们走进养老院、图书馆、社区服务中心等,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,年度服务时长达2400余小时,被评为2022年淄博市文明校园,淄博市无偿献血表现突出单位。他们通过自己的“微光”把爱心和文明传递到社会。
微微星光,点燃文明之火,聚力般阳,共育文明之花。
“我们坚持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,从知识培养到精神锤炼,始终践行‘成长、成人、成才、成功’的办学理念。把培养充满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作为学校长期发展目标,让每名学生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。”般阳中学校长张云鼎说。
关键词: